1868年7月14日,年轻的明治天皇在批阅奏章时,一份言辞恳切的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奏折中明确提出:欲使皇威远播海外,必先强盛海军,此乃当前首要之务......天皇深以为然,随即召集重臣商议。在辅政大臣的协助下,天皇亲自拟定了建立海军的诏书,其中强调:海军建设刻不容缓,须立即着手奠定基础。要将海军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,举国上下务必全力支持。这道诏书犹如一剂强心针,迅速激发了整个国家的行动力。
随着诏令的推行,一批尘封已久的军事著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。其中,《海国兵谈》被奉为海军建设的理论基石。该书作者林子平的另一部著作《三国通览图说》,因其详尽记录了朝鲜、琉球和中国沿海的地理人文信息,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参考。与此同时,《海防论》《海防独语》等军事著作,甚至连在中国备受冷落的《海国图志》,都被搜罗进皇宫,成为天皇和重臣们案头必备的读物。 明治政府以雷霆之势完成了军事改革。原属幕府和各藩的军舰全部收归中央政府管辖,实现了海军力量的统一调配。在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中,日本将海军规模目标定为200艘军舰,远超原定计划的四倍,军费开支也大幅攀升。广岛地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海军学校,为培养海军人才做准备。 在欧洲各大造船厂,一群身着西装的日本人显得格外醒目。他们努力模仿西方绅士的做派,却因身材矮小而显得格格不入。尽管在推销军舰时屡遭冷遇和嘲笑,他们依然锲而不舍。每到夜晚,这些人就会按照国内等级秩序围坐,重温天皇的训示,憧憬着日本国旗飘扬世界各地的景象。这些梦想让他们暂时忘却白天的屈辱,重燃斗志。 1874年对台湾用兵后,明治天皇更加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。然而军费开支的激增让国家财政捉襟见肘。政府不得不发行海军国债,并不断提高烟草税、药物税等专项税收。即便如此,海军建设仍像个无底洞,最高时竟消耗了国家岁入的八分之一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权贵们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,豪宅、赌局、夜宴不断,珠宝珍玩堆积如山。 面对这种局面,明治天皇果断下诏禁止一切娱乐活动。他以身作则,摒弃奢华生活,节衣缩食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海军建设中。天皇亲自掌控外贸垄断行业,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,并将节省的开支悉数投入海军。1887年7月,在天皇宣布从内库拨款30万资助海军后,全国掀起捐款热潮。商界和官员纷纷响应,三个月内筹得百万巨资。百姓们为有这样励精图治的君主而感动不已。据史学家井上清记载,当时军费开支已占国家预算的八成以上。甲午战争前夕,明治天皇甚至采取一日一餐的极端方式激励军民。前线将士闻讯无不感动落泪。天皇恨不得将富士山化作金山,把礁石变成战舰,带领全国进行最后的冲刺。当时在日华人将此消息传回国内,却沦为京城茶余饭后的笑谈:区区岛国,君主竟至如此窘迫,岂不贻笑大方?然而明治天皇在意的不是颜面,而是实实在在的海军实力和国家主权。26年后,正是这支呕心沥血打造的海军,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接连击败中国和沙俄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升网-配资门户网址-专业配资炒股-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