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的死,像他的一生一样,充满了争议和谜团,至今仍然引发着无数的猜测与讨论。关于秦始皇的死因,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,一种认为他死于疾病,另一种则认为他是死于非命。这两种说法各有依据,也都被后人反复探讨。
支持秦始皇死于疾病的学者认为,史记中关于秦始皇之死的记载有充分的证据。尤其在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李斯列传》和《蒙恬列传》中,都有详细的描述,显示秦始皇死因明确。历史文献中提到过一颗陨石,它上面刻有“始皇帝死而地分”的字样,同时还有一位所谓的“仙人”预言了“今年祖龙死”的话语。秦始皇深信这些天象与预言,认为自己可能会遭遇不幸,因此心生恐惧。为了避免灾祸,他决定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,并听从了某位相卜者的建议,准备进行第五次巡游。然而,由于旅途的疲劳与劳累,秦始皇最终在山东平原津地区病倒,并且在长时间的征程后,身体状况急剧恶化。赵高收到消息后,开始草拟遗嘱,准备将秦始皇的后事安排给长子扶苏。然而,信件还未发出,秦始皇便在沙丘行宫(今河北邢台市广宗附近)去世。某些学者认为,秦始皇自幼身体较为虚弱,每天繁重的政务使得他过度劳累,极度的疲惫与巡游中的高温天气相结合,导致他病发身亡。一些研究者更认为,秦始皇死于癫痫,他在渡过黄河时发病,且脑袋撞击在冰鉴上,导致病情加重,昏迷不醒,最终死于途中。
展开剩余69%而支持秦始皇死于非命的学者,则从史书中的细节中找到了疑点。秦始皇这次出游的随行人员,包括赵高、李斯、胡亥等人,甚至还有蒙恬的弟弟蒙毅。更有意思的是,当秦始皇病重时,蒙毅被突然遣返回边关,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赵高与李斯的策划。蒙毅是扶苏的亲信,如果他在场,必定能影响扶苏的决策。赵高与蒙毅之间有着深仇大恨,赵高曾因蒙毅的治罪差点丧命,幸亏秦始皇的宽容才让他恢复了官职。因此,赵高一直誓言要铲除蒙氏一族。通过遣走蒙毅,赵高便能够轻松地控制扶苏,实施自己接下来的计划。
此外,秦始皇去世前的一年——公元前211年,国内发生了三件不可思议且寓意深刻的怪事,似乎预示着不祥的预兆。首先是火星“荧惑守心”,其次是陨石坠落,最后是“沉璧重现”。火星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,尤其是当它停留在天蝎座时,被认为是灾难的前兆。三十六年,火星进入心宿,这一天象在《史记》中有明确记载,古人认为这代表帝王会遭遇重大灾难。同时,一颗陨石从天而降,坠落在秦朝的东郡,石上被刻上了“始皇帝死而地分”的字迹,显然是有心人故意为之。秦始皇听闻后,派遣御史去调查,但调查结果并未揭示出真相,反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屠杀,周围数十里的民众被抓来处死,陨石也被烧毁。紧接着,另一件事发生了。秋天时,一位神秘的男子将一块玉璧交给了秦朝的使者,并口述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为吾遗滈池君,今年祖龙死。”玉璧上刻有类似的预言,这使得秦始皇更加恐惧,心神不宁。
这些异象,尤其是“荧惑守心”、陨石与沉璧事件,无论从天文学角度还是从古人的文化解读来看,都给秦始皇的死带来了极其浓重的阴影。特别是陨石和玉璧的出现,它们不仅在物理上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击,精神层面上也让秦始皇深感不安,仿佛命运的召唤已经降临。通过这些历史现象,我们似乎能够窥见当时社会的迷信氛围,以及统治者对这种无形威胁的深刻恐惧。
总的来说,无论是秦始皇死于疾病还是死于非命,这些未解的谜团至今依然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的探讨与研究。可以说,秦始皇的死与他一生的传奇一样,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困惑和深思的谜题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升网-配资门户网址-专业配资炒股-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